科大新闻

【延期不延教】线上教学经验分享系列之十四

2020-04-25 17:50 文、图/教务处 点击:[]

编者按:我校3月2日正式开启“云开学”。从线下面授到线上云授课,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我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一些思考和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本期,我们来分享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付菊老师的线上教学经验。

分享人简介:

付菊,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基础部主任。主要承担“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的授课任务;负责的“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基础”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计算机基础”获批“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近几年主持校级以上教改项目6项,参与校级以上教改项目5项,参编教材2部;获得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 “2019年智慧教学之星”、2019年陕西科技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

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质量的线上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计算机类必修基础课。本学期共有5个学院的学生学习该课程,课程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根据线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C语言课程组本着“用好精品课,建好特色课,上好线上课”的初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成效、学习能力为中心,重塑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加强过程考评,确保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一、以学习需求为中心,重塑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1.丰富通用平台资源,满足理论学习需求

在线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延期不延教”线上教学的主要内容载体。课程组选择浙江大学的国家精品MOOC“C语言程序设计”和课程组自建MOOC“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与实践”作为主要学习资源。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课程组的每位老师(张鹏伟、付菊、王长浩、刘炜、李翔、王晓霞、程雪红、吕舒)在超星平台自建课程资源,侧重对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多平台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体验。

2.引入专业在线实验平台,满足实践学习需求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课程引入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PTA),满足学生随时使用电脑或手机开展编程实验的实际需求。学生在PTA平台可以看到实时实验成绩排名,有助于形成积极竞争的学习氛围,平台海量的题目可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训练和自主自助式学习需求,有效弥补线上教学实践环节缺失的问题。

3.实施“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满足学习引导需求

课程资源过于丰富,会导致学生信息迷航和信息过载,线上教学中学生需要清晰的学习路径,精准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满足学习引导需求的保障。课程组所有老师报名学习了教务处组织的线上教学培训课程和各类讲座,经过多次实践和讨论,明确课程授课计划和考核标准,形成快速入门、逐步深入、分散难点、应用驱动的课程教学思路,确立“MOOC+SPOC+自建课程+PTA+直播”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每位老师准备了3种直播方案。经过6周的线上教学后,课程组召开了线上教学经验交流会,邀请教学院长、学院督导和学院教秘参加会议,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总结不足,调整课程实施方案,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图1课程组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二、以学习成效为中心,重构教学流程

1.课前引导自学明确目标

为保证在线学习效果,充分用好优质MOOC资源,课程组重塑教学内容,根据专业需求,细分MOOC知识点,对MOOC进行本校特色化建设。结合课程目标,课程组编写了课程讲义和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单,明确MOOC内容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MOOC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疑惑问题。学生学习完规定内容提交任务单;教师课前批改完任务单,及时了解学生的难点、错点和疑点问题,使得线上教学目标更明确。

图2“C语言程序设计”自编讲义截图

图3 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单截图

2.课中问题驱动多元交互

线上教学不是线下课堂搬家,有一定的特殊性,居家在线学习没有教师连续关注、也没有同伴可供参照,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自觉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内容要和MOOC内容进行衔接,通过案例引导任务驱动,以重难点讲解研讨为主,提升教学成效。教师根据预习反馈精心设计直播教学环节,如课前测试、作业点评、重难点解析、讲练结合、小组讨论、总结拓展等,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保证直播教学有序、高效开展。

教师灵活运用直播平台的各类交互功能,通过实时交互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调整教学节奏,对于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我在直播中使用的交互方式有:随堂测试、举手连麦、任务驱动的小组活动、提交笔记、随机选人等,第7周的直播课中我邀请了优秀毕业生分享学习经验,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多元化交互方式的灵活使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现场感,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

图4直播多元交互活动截图

3.课后梯度任务培养能力

课后作业能有效促进课堂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有挑战度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C语言课的作业有必做和选做之分,必做作业有PTA实验和小组作业,选做作业有主题讨论和挑战作业,学生完成选做作业有加分奖励,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需求。PTA实验侧重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挑战作业侧重对授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主题讨论侧重对课堂难点和错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小组作业侧重复杂任务分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最喜欢有挑战度和创新性的小组作业,每个小组的3名成员形成固定的学习团队,目前我的授课班级已完成了4次小组作业,在作业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学生用一行行代码书写爱国爱校之心,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图5“爱国爱校”主题小组编程作品选

图6游戏编程小组作品效果截图

三、以学习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过程化考评,构建多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过程化考评贯穿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评估学生阶段性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能力养成路径,还能为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是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各平台的在线数据,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环节多维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效。MOOC/SPOC、PTA、超星平台的学生成绩由预设的评分标准自动计算。书面作业学生上传到超星平台,采用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给出成绩。教师需做好多平台数据的过程化记录和渐进式评价,并及时给学生公布,定期进行表彰。

为了促进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一些激励和约束措施,一方面,课堂进行高质量交互和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或小组可获得“作业免写卡”,简单作业持卡学生可以使用“免写”权利,免写卡还有“复活”功能,可以补交一次得分较低作业,积累5张卡可换一本计算机类书籍;另一方面,给课程积分较低的学生每周发预警通知并私信交流,给以个性化指导,在直播和学习任务安排中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该次作业记为-10分。

图7“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化考评要素

图8 PTA平台C语言期中考试知识点得分率

C语言课的线上教学和实验实现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结合,课程的全过程考评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成效。从课堂反馈、作业质量、课程统计数据来看,C语言课线上教学运行平稳,学生到课率、在线访问量均较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做好线上教学既要立足当前,实现“延期不延教”;同时更要以线上教学为契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现教学持续改进,推动课程改革。当前,每位老师对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打造高质量的线上教学,这是最好的立德树人,这是最好的课程思政。

(核稿:费贵强  编辑:雷超 )

上一条:我校教师获2020年“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下一条:我校举行司显柱“特聘教授(柔性引进)”聘任仪式